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


   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包含自动化系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、电子工程系、电气工程系、信息检测技术与仪器工程系五个系。学院所含的六个一级学科均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。目前有17个二级学科招收和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,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、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、通信与信息系统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,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上海市重点学科。学院有六个博士后流动站,并设有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。
作为全校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个学院,学院师资力量雄厚。现有315名教师,其中两院院士3名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4名,教授115名,副教授126名,博士生导师121名。目前在校本科生4061名、硕士生2837名、博士生710名、博士后103名。
本科专业有自动化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信息工程、电气工程与自动化、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测控技术与仪器六个专业。涉及信息科学、通信、计算机、自动化、电气工程、网络、微电子、集成电路、信息处理等主要领域。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上,学院一直在不断探索与实践。为进一步培养知识面宽广、基础扎实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,学院于2003年开始实施按院招生。学生进校后的前二年不分专业,按统一的平台课程设置进行综合培养。主要基础课程包括:基本电路理论、电子技术、信号与系统、通信原理概论、自动控制理论基础、程序设计、数据结构、计算机组成、检测技术基础、机电能量转换等。第四学期末,学生可根据专业需求和个人志愿,在本院上述6个专业中选择专业,进入专业课程学习,部分优异生可以在本院优先自由选择专业。
通过引进国外教材和师资,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实行学生交换培养,进行国际化办学试点是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。在多年各种教学试点班实践的基础上,学院已于2002年开设了国际化教学试点班。该试点班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基础的人才为目标,采用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,主要的基础课程与部分专业课程采用最新原版教材并用英文授课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,学院将优先为他们创造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。

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,计算机软件与理论(2001年该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)、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,并设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。目前已与美国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、日本和香港等许多国家与地区的学校联合培养博士、硕士和本科生。
该专业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、知识面广、实践能力强,能掌握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、知识和基本技能,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、技术和应用各领域中有关教学、科研、开发和应用的“复合型”人才为目标。
主要专业课程有:数理逻辑、数字逻辑、数据库原理、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、操作系统、计算机网络、编译原理、信息系统建模理论、大型硬件系列课程以及微机技术等。
主要研究方向有:形式语言理论、计算机理论、应用逻辑理论、智能数学理论与机器学习、系统软件、新型程序设计语言及支持环境、并行程序设计、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及应用、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、VLSI系统结构及RISC技术、芯片设计、计算机图形学、自然语言处理等。

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
“测控技术与仪器”是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属下的唯一本科大专业。设有精密机械与仪器、检测技术与仪器、导航制导与控制3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。
测控技术与仪器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本专业主要培养信息检测和控制工程领域与信息处理、工业检测、过程控制、微机测控、智能仪器及传感技术、机电一体化等有关的研究、开发、设计和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。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,以机电为基础,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,培养的学生以知识面宽、实践能力强和适应面广为鲜明特色。
主要专业课程有:精密机械设计、精密测试电路、传感器原理、数字信号处理、光电测试技术、机器人技术及应用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。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设置了智能仪器课程设计、总线技术与虚拟仪器课程设计、电路CAD等多项实践环节。
主要研究领域涉及:微特机器人、医用机器人、组合导航、精密检测与制造装备以及智能机电系统等高新技术领域。


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
体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、电力与电子技术相结合、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相结合特点。设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(上海市重点学科)、电机与电器、高电压与绝缘技术、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、理论电工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,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。
该专业以电气工程技术、电子技术、信息技术、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为基础,研究电气系统的设计、控制、通信、管理以及信息的拾取、传输和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及方法。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、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宽广专业知识、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、创新能力强、能适应电气与信息工程领域各项工作的宽厚型、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。
主要专业课程包括:电气工程基础、电机学、电力电子技术基础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、电力系统分析、电机控制技术、数字信号处理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、微机控制技术、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、电磁兼容技术等。

自动化专业
自动化专业隶属自动化系。设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(控制理论与控制过程、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)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。
本专业适应性强、应用面广。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,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。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,以电子技术、电力电子技术、传感器技术、计算机控制与仿真技术、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,培养学生成为理论基础扎实、自动控制技术知识系统深入、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。
主要专业课程包括:自动控制理论和系统、微机控制技术、数字程序控制系统、过程控制技术、运动控制技术、智能仪表、机器人原理、PLC、PLD、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。


信息工程专业
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,通信与信息系统(国家重点学科)和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,并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。
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:信号的产生、信息传输、交换与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、卫星、光纤、蜂窝、平流层、个人通信、多媒体技术、数字程控交换以及智能仪器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;新型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、设计、故障诊断、智能计算及系统可靠性研究;国际电子贸易金融中的电子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等。
主要专业课程有:数字信号处理、通信基本电路、电磁场与波、操作系统、人工智能技术、数字语音处理、移动通信、光纤通信与系统设计、近代信息论、数字图象处理、射频通信集成电路等。

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
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,电磁场与微波技术(国家重点学科)和电路与系统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,并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。
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VLSICAD技术、通信专用高速集成电路设计、语音处理专用芯片设计、集成电路故障诊断、VLSI可靠性建模、宽禁带半导体金刚石薄膜及器件、薄膜电子材料及器件、微加工技术、纳米电子技术、智能微光机电系统、太阳能光伏技术、微检测与微控制、化合物半导体器件、超导微电子器件等。
主要专业课程有:数字电路设计、数字信号处理、量子力学、固体物理、半导体物理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原理、VLSICAD、集成电路工艺原理、半导体工艺实验、电子薄膜材料与分析、微机械加工技术、微光机电系统、人工智能等。